close
當報導只在乎迎合著讀者的胃口

當大眾一味的想要窺探他人的隱私



新聞是否還能保留他的價值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曾在一個談話節目中,看到陶晶瑩語重心長的說:(只是大意啦…真的忘了↓)

『以前主持完大型典禮的隔天,還會有記者很認真的整理出主持的如何啦…』

『現在隔天都在討論穿什麼啦,露什麼的…』



隨著讀者口味的改變,媒體生態的變遷和網路媒體的發達

對於感官上的激刺,我們要求得更多了



注意力從藝人的工作,逐漸轉移到了藝人的私生活

許多該屬於隱私的部分就如此的攤在陽光下



焦點自藝人的工作上模糊



我們好奇藝人們私下的交友、感情的世界甚至一切的一切

但有多少人知道,可能為了一場典禮、一場戲

背後到底付出了多少的努力?



每個人都參演了「楚門的世界」,甚至恣意的揣測和做出評語



但,有時想想,我們有什資格呢?





透過網路、報章

我們謾罵著藝人有違私德的部分,責怪著他們不該為社會作出不良的示範



卻都忘了是誰將他公諸於世


我們都希望擁有自己的隱私

記者們卻能夠大張旗鼓、毫不隱蔽的去窺探別人也同樣希望擁有的世界



無可否認,媒體擁有監督的能力,我們擁有『知』的權力

但當一切都超越了該有的界限(不論媒體或是身為讀者的我們),是否應該加以規範?


別忘了水蜜桃阿嬤的故事、一碗湯麵的故事、羅倫佐的故事

都提醒著我們:『媒體的力量,是該多麼的正面而有力量』


【水蜜桃阿嬤-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event/2007/atwn2face/main/home/tw/box_page03.php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y0787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